预售合同纠纷,如何避免买房路上的“陷阱”?

时间:2024-12-13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买房,对多数人而言是人生要事,承载着家庭的居住理想与未来憧憬。而购买预售房时,因房屋在建,不确定性丛生,预售合同纠纷便成了购房者的心头大患。政讯通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在此为您剖析一二,助您避开“陷阱”。

预售合同纠纷,如何避免买房路上的“陷阱”?

预售合同纠纷,啥模样?

预售合同纠纷,即购房者与开发商在预售房合同履行期间起的争执。常见问题有三:一是交房延迟,约定日期成空,购房者望眼欲穿却只能苦等;二是房屋质量欠佳,到手房屋裂缝、水电故障频出,与合同承诺的优质标准差之千里;三是面积有出入,实测面积或缩或涨,打乱购房者预算与规划。

政讯通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告诉打击,“陷阱”隐匿何方?

其一,条款模糊。合同措辞含糊,交房时间似是而非,像“预计年底左右”,质量标准笼统,付款方式不明晰,易引发理解歧义,为纠纷埋下伏笔。其二,虚假宣传。售房时,开发商将楼盘周边配套吹得天花乱坠,名校、商场环绕,实际交房却踪影全无,误导购房者决策。其三,暗藏费用。签约时,购房者易忽略小字条款,等到付款,物业费莫名上浮、莫名冒出的配套设施费等杂费,让人猝不及防。

破“陷阱”之法

首先,精读合同。面对预售合同,别走马观花,交房细节、质量门槛、付款规划等关键内容,务必字斟句酌,有疑必问,不容一丝含糊。其次,熟稔行情。购房前,多探楼盘、咨询中介,知晓房价走势、交房常规时长等,以此衡量合同条款是否合理,避免吃亏。再者,借助专业。若合同复杂如迷宫,别怕麻烦,找律师或房产行家帮忙,让专业把关,确保权益无虞。最后,留存证据。从宣传册、沙盘照片,到合同、付款凭证、通讯记录,全部分类整理、妥善保管,这些都是维权“利器”。

纠纷乍起,如何应对?

纠纷初现,先平和协商。心平气和约开发商恳谈,摊开问题,以理服人,寻求共赢,尽量大事化小。若协商无果,依合同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递申请,信赖其公正裁决,厘清是非。要是仲裁仍难平事端,别灰心,备好详实证据,写好诉状打官司,借法律之力讨回公道。

预售合同纠纷虽棘手,但只要我们全程警醒,精心筹备,定能绕开“陷阱”。政讯通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敬告大家,买房是人生关键投资,每一步都关乎家庭未来,审慎行事,方能安稳圆梦,如愿开启家门。未来居家日子长,当下决策不可慌,愿您购房顺遂,阖家欢畅。

住建内参【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诚聘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