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助力打造海上花园城
时间:2020-09-23
来源:
作者:
地下管线历来是城市的“血管”、“神经”、“生命线”。它涉及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路灯、广电、工业、附属设施及综合管廊等(包括与地下连接的地上管线),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网络。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对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地下安全生态圈,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近日,我局就新城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了原市住建局(规划)地下管线办公室副处长余笑霞、市住建局科技处处长童立军、市地理信息中心项目负责人吴明浩、新城公用管理事业中心市政科长顾鹏凌、新城规划分局规划编审科长翁涵、市城市管理局智慧城管中心副主任范剑、浙江有色测绘院舟山项目经理朱新力等相关负责人,将新城地下管线有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地下管线现状
国务院、住建部等五部委、舟山市曾于2005年、2014年、2015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2005年136号令)、《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2014年12月)、《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舟政发〔2015〕23号)。
随后市住建局(规划局)制订《舟山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技术规程》、《舟山市地下管线数据建库技术规定》,专门设立了地下管线管理办公室,组织全面查清城市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现状,掌握地下管线的基础信息情况和事故隐患,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投资345万元),2015年11月已完成全市管线普查(普查单位:浙江省有色测绘院) (投资920万元),全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已搭建并数据入库(平台:厦门精图信息公司,录入:舟山市地理信息中心),普查管线种类17种,管线长度4311公里,污水管线隐患排查检测103公里(新城区域因部分窨井盖找不到、倒虹管无法全进入,近40公里尚未完全检测尚有隐患),在各区及新城城市建设和管理局设置了查询终端。
2018年市住建局(市地下管线办)组织了全市地下管线的补测补绘工作(投资50余万元),形成了最新地下管线数据存放在市住建局科技处,因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暂未确定,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录入工作暂时搁置。
二、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一)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等重要专规尚未编制,无法科学指导各种管线的有序建设。
新城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综合管廊建设规划,以及部分市政管线专项规划尚未编制,而这些规划是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基本依据。系统编制这些规划,对于指导各类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非常重要。
(二)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更新、维护不及时,未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截至目前,系统平台显示的是2015年地下管线普查的数据, 2018年市住建局地下管线办已组织地下管线补测补绘数据,但因机构改革未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截至目前新数据尚未导入原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另,受专线带宽(需千兆以上)及矢量图大数据传输等因素制约,目前只有市住建局数据库电脑可以三维GIS显示,其他设置在各区的终端尚不能三维GIS显示,只能进行平面展示。
(三)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程序有待完善。
规划部门在核发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未能同步将地下管线规划信息标注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符合性审查不完善。
新建、改扩建道路制定计划及建设前,存在各管线权属单位未同步参与、地下管线横穿道路预留的管道及重点地段综合管廊不足、地下管线未同步布设示踪标识、施工前未开展地下管线物探报告等情况。
地下管线工程完工时未经第三方竣工测绘,无法提供准确的地下管线竣工数据信息报告,未能及时录入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平台,竣工图与现状情况存在差异。
(四)地下管线涉及权属单位多,未能共建共享,考核不健全。
各管线权属单位动态更新自主进行,信息时点参差不齐,信息收录不全、时序有差异,导致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靠性不佳。除雨水、污水管线在新城公用事业管理中心管理外,其他的给水、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都在各管线权属单位管理,各自持有专业管线数据,未能共建共享。目前地下管线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统筹考核机制。
(五)地下管线“管”、“ 用”两层皮,智慧管理存在较大盲区。
地下管线管理职能目前在市住建局(规划)。地下管线建设在规划选址、规划许可、地理信息测绘更新录入、规划符合性审查与核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方面,未能依据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有效管控。市城市管理部门尚未将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纳入“智慧城管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地下管线智慧管理存在较大的实时管控盲区。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尚未将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纳入档案管理,不利于地下管线档案的高效查阅利用。
(六)我市地下管线管理尚未立法,缺乏法律保障。
市地下管线办原计划对《舟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2015版)进行修编,提升其法律地位,配套出台实施细则等并形成立法报告,因机构调整未定,暂时中止。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缺乏法律保障。
三、加强地下管线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开展管线工作。
国内珠海、青岛、杭州、南京、武汉、昆明等多个城市发布了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条例。如,德州作为住建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建立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构建了综合应用“一张图”;天津地下管线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管理、存储、查询、分析、定位,城市管网运行情况一目了然;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智慧地图信息云平台,实现了管线和城市地图数据的“一张地图管八个网”。
(二)推进地下管线立法,完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结合市住建局(科技处、地下管线办、市规划院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处、地理信息中心)、市城市管理局(智慧城管中心)等机构职能情况,建立强有力的地下(空间)管线管理机构,推进地下管线管理立法,尽快启动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数据的录入工作,实现年(季)度动态补测补绘及录入。对现行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效能评估、更新完善。
(三)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
管线综合规划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人防建设等地下构筑物统筹兼顾,合理界定各专业管线在管网综合中的位置,作为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管线建设、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武汉、无锡、温州、广州、昆明、黄冈等若干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均已获得政府批复。
(四)建章立制,加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
新建、改扩建的地下管线工程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符合性审查、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步把在建信息标注到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新建、改扩建道路制定计划及建设前,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同步参与;建设单位施工前须查明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情况并出具证明报告;按规划要求为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并设示踪标识。
建设单位须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第三方竣工测绘,提交数据信息并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许可符合性核实,同步将准确的数据信息录入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平台,否则不予验收。
(五)加强地下管线日常巡护、隐患排查、演练。
制定地下管线巡查监测计划,对材质老旧落后和漏损严重的管线、窨井及时修复;采用电子定位、防盗、防坠落、防位移、国际先进的窨井盖修复工法等措施;开展地下管线作业先检测后监护;制定应急防灾及现场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每年(季)度对新建管线等进行补测补绘并录入,为下一年(季)度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六)共建共享地下管线系统,全周期智慧化管理。
规划局、建设局、城管局、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城建档案馆、各管线权属方、城投集团等单位共建共享、动态更新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新城地下管线数据中心,协同联动对管线进行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参照国家、浙江省、舟山市有关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城市建设标准、城市管理导则等制定新城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结合地下管线及综合管廊等建设规划,探讨采用PPP、专项债券等融资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实现舟山新城地上地下 “一张图”城市管理智慧化,对推动城市地下生态治理新格局实践、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和能级、高标准打造海上花园城样板示范区有重要意义。(新城建设局供稿)
上一篇:关爱农民工、免费送体检 关爱农民工、免费送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