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360”推动“住建全提升”—— 高唐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红色党建+人文住建”工作创新做法
在建党百年的非凡年份,高唐县住建局在工作中坚持360度全方位抓党建、带住建,开展了以“党建360”为品牌的系列住建行动,用“红色引领”撑起了住建业务的的四梁八柱。
一、红色追忆,淬炼初心
开展以“学党史,强党建,亮党徽,促住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史学习教育。一是请进来“讲”,原汁原味学党史。通过邀请县委党校、党史办专家前来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为进一步学习把握党的光辉历程理清脉络、提供思路、加深理解。使住建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感受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二是坐下来“学”,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厚”度。局党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在具体部署中,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出“一周一学”,每周固定时间开展集中学习,以此示范带动住建系统各支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基层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让普通党员在理论学习中感悟初心和使命。三是走出去“看”,身临其境学党史。充分利用我市孔繁森纪念馆,县谷官屯暴动纪念馆、琉寺战斗纪念馆、历史展览馆等红色基地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实景教学活动。通过实景教学,把红色理念转化为精神内涵,自觉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是唱出来“感”,在歌声中感悟党的光辉历史。以开展主题党史音乐党课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演绎党史,选取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歌唱祖国》和《新时代建设者之歌》,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心向党·歌颂新时代”合唱展演活动。在歌声里感悟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共产党人全心为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感受当年建设现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五是静下来“思”,思工作不足之所在。立足于党史学习教育,将革命精神贯穿到工作中,悟思想,悟工作。人人反思在工作中是否还存在不敢担当,不敢作为,疲于应付,集体目标不一致,个体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革命先烈的事迹中体会当初共产党人在当初历史背景下的成功之路,用党史震撼心灵,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不忘入党的初心,找回入学的初心,唤醒入职的初心。
二、红色工地,质智同行
一是党员领办改革课题,对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予以革故鼎新。在建设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后,由住建局出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扬尘治理监督执法委托书》,委托建筑工程质量服务中心对新开工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扬尘治理进行执法监督辅助性工作;质量服务中心收到委托书后,派驻监督人员,对新开工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扬尘治理进行日常监管,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扬尘治理水平。二是党建引领业务,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针对今年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作用,结合住建工作实际,坚持质量为魂、智慧先行。在书画小镇、碧桂园等重点项目设立了临时支部委员会,工作中“技术上的难题找工程部,建设上的难题找党支部”,做到项目建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让党建工作始终跟着项目走,贴着项目做,实现党建创新与重点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三是启动智慧工地县级试点建设。充分利用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整合农民工实名制平台、扬尘在线系统,重点推进以“智慧安全监管”为核心的智慧工地建设,把工地的安全措施、扬尘治理等纳入无缝监管平台,从而提升工程质量,避免质量问题、安全隐患、违章作业及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同时,把防汛监控模块、“厕所革命”管护模块、人防指挥系统模块、污水直排监控模块、党员实时在线模块接入平台,打造智慧住建综合系统。在质与智的融合中,提升安全,提升效率,提升工作标杆,提高社会满意度。
三、红色大道,平安你我
一是党员始终在路上。创新“发现即维修”管理模式,形成上报、派遣、分类处置、反馈结案、归档、考核的“六步闭环工作法”。成立由十名退役军人、党员组成的“市政基础设施巡查大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县城区划分十个网格、公示管理路段,执行日常巡查管理制度,佩戴党徽、工作证,在路上亮明身份,维系良好党群干群关系,公开联系方式,在人找问题的同时,也能让问题找到人,让党徽、军魂在大道上闪光。二是开展“党联共建”活动。住建局市政工程质量服务中心党支部与县市政路桥公司党支部,基于党务同源、业务同类的实际,实施党建联建,同频共振,共同维护城市基础设施,在道路维护、管道清淤、汛期排水等工作上协同作战,切实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全面提升市民满意度。三是践行“心中有民,脚下有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市政工程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做到群众有所呼、住建有所应,群众有所需、住建有所为。
四、红色乡愁,助力振兴
党员带队下村,坚持把党建贯穿村镇村镇工作全过程。一是在全县住建系统内,选取党员质量安全技术专家和党员工程师组成“红色乡村技术服务队”,全力做好乡村建设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组织技术服务队队员走进村镇大讲堂进行建筑安全质量等相关知识授课,提升村镇建筑工匠执业能力;走进村镇建筑施工现场,在施工工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利用“三遍访”平台,针对乡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难。做好建造师和农村“瓦匠”对接,把精准扶贫转移到乡村振兴中来,做好“美丽村居”建设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发挥建造师的技术指导和引领作用,打造精品工程,优良工程。二是发掘红色故事,留住红色乡愁。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充分发掘1921年建党以来的关于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关的红色故事、红色建筑;充分发掘1949年建国以来的关于国家工业、农业发展的相关红色故事和红色建筑;充分发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相关的红色故事和红色建筑,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建筑的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聆听红色故事,切实让乡愁留在红色记忆里。
五、红色使命,砥砺创新
以创新为使命,调动住建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智慧和力量,结合高唐实际,贴近民生需求,策划创新点,实施“伟创新+微创新”,举全力推出新经验。在“伟创新”上,一是通过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流程改革”的建议获批,开创性实施了“预审可开工”模式,有效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间。二是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成功争取“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做好先行先试,从教育、医疗、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五方面开启试验,总结经验。三是科学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县“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经验获全省印发推广。在“微创新”上,立足本职,着眼问题,先后实施了一批“切口小、落点准、收效快”的工作创新。一是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期施工过程,水、电、热、气等“管线顶牛”的问题,创新实施“数字化多图联审”,在全市介绍了经验。二是针对汛期个别地段排水慢的问题,在路边开挖明渠,加快雨水下泄,我县“黑臭水体治理”经验获住建部《城乡建设》刊发推广。三是把书画标签贴到路上。在每条新修竣工的道路上,安设景观石,雕刻由当地书法家撰写的道路名牌,一路一牌,增添城市书画气息。四是推行“全程网办”。全部15个住建涉企涉民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五是创新工地扬尘管理“红黄绿”模式。对房屋建筑工地实施红黄绿三色动态管评机制,以评促管,通过“红黄绿”努力助推“天空蓝”。
原文链接:http://zjt.shandong.gov.cn/art/2021/4/14/art_190436_1029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