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20号建议的答复
赫晓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筑节能发展形势
“双碳”目标的确定,以及人民对建筑使用功能、空间环境品质要求日益提高,促使城乡建设领域向绿色化、低碳化、工业化转型升级。我省地处严寒地区,冬季寒冷,采暖期长,经济又相对落后,财政配套能力不足,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面临较大压力。外墙节能保温体系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品质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节能工作深入推进,节能标准的不断提升,发展新型保温体系,推广新型保温材料,是引领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厅一直重视节能建筑工作,已累计建设节能建筑7.55亿平方米,累计完成建筑节能改造1.66亿平方米,累计推广绿色建筑8297万平方米。但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一直进展缓慢,我省现有非节能公共建筑约有2亿平方米需要改造。
二、前期主要推进措施
以模塑聚苯板为代表的B级保温材料,由于其系统成熟、材料物理性能稳定、材料易获取、造价与之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等原因,在我省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广泛的应用。现有A级保温材料存在不同程度的技术缺陷,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为保障保温系统安全,省住建厅高度重视外墙外保温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了法规制度。出台了《黑龙江省节约能源条例》(建筑节能专篇);加强了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黑龙江省建筑外墙节能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建筑装饰保温材料和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要求,明确了主体责任,强化了追究机制。
(二)出台了技术标准。近年来共出台建筑节能及产品相关技术标准23项,新修改了节能操作技术规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建筑节能标准。
(三)提升了建筑能效。出台《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省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达到78.3%,同时修订了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开展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建设,为建筑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为贯彻许勤书记、昌升省长关于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要求,我厅与省工信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相关工作落实。目前,已经起草完成了《关于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组织编制《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规划编制要点》、《黑龙江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启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工作;谋划、启动了7个超低能耗试点项目建设;组织省寒地院、浩宁建科、森鹰窗业、达城绿建等单位与河北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奥润顺达公司开展现场业务交流,搭建两省相关研究院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谋划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节能改造
三、军民融合新型保温材料推广
以模塑聚苯板为代表的传统B级保温材料阻燃差、应用范围受限一直是困扰全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瓶颈性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民用超低能耗保温材料源于高超航天器隔热关键技术,保温性能达到模塑聚苯乙烯水平,同时具有燃烧性能A1级、隔音降噪性能好、憎水等特点,尤其在超低能耗建筑应用中,可有效解决防火、冷热桥等技术难题,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推广价值,为外墙保温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为保证推广效果,我厅将会同相关产学研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系统性能。近期我厅将协调研制单位,针对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用材料的特点和难点,开展新一代保温材料在建筑领域的适用性、经济性研究,基于新一代保温材料进行维护结构的系统性设计和分析,进一步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民用超低能耗保温材料广泛应用创造条件,为大规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二)完善技术标准。制定相关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或地方标准,为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提供依据。进一步开展材料的系统性检测和保温体系型式检验,保证材料批量生产质量和系统质量。
(三)加大推广力度。利用技术论坛、标准宣贯、专题展会、宣传报道等方式,广泛宣传该保温体系的优势,提高建设单位对该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四)紧跟政策方向。目前我省正在研究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希望您及您带领的团队,借此契机,积极参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研发,培育产业基地,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超低能耗变革性围护结构全产业链体系,为我国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卓越贡献。
感谢您对建设事业的支持和关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帮助。
联系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系人及电话:张成龙 53643325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7日
原文链接:http://zfcxjst.hlj.gov.cn/news_info/1/181/2022-002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