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能力提升:金融与社会力量的双轮驱动
时间:2025-06-12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地震的破坏力难以预估,一栋栋建筑在强震中轰然倒塌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不仅关乎建筑本身的安全,更直接影响着无数人的生命与财产。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告诉大家,面对这样的现实挑战,《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就为建设工程抗震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提高,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性能鉴定、抗震加固。
从现实情况来看,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能力,资金是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开发如低息贷款、专项债券等金融产品,能够为建设单位开展抗震新技术应用、老旧建筑抗震加固等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能有效整合资源。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强调一下,一些专业的检测机构、建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工程抗震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防灾能力,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诚聘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
上一篇:建设工程抗震:科研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协同推进 建设工程抗震:科研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