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时间:2018-08-07 来源: 作者:

  记者 魏光华

  “要真正把群众呼声放在心上,把作风建设落在实处,深入基层一线,现场解决城市建设管理难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日前在暗访老中心城区环境整治情况时说。

  连日来,宁波持续高温,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破解难题。市长裘东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检查“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指导突破“信息孤岛”、“一窗运行”;副市长褚银良从杭州开完会直奔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地,现场督导“航空、高铁、地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宁波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寿旦、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局长郑一平坚持在城市建设管理一线现场办公。市民群众高兴地说:“看着领导在我们身边办事心里踏实,觉得城市面貌正向好的方向发生变化。”

  据介绍,今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拉高标杆扬长避短,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即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到2020年,经济社会水平上一个台阶)的工作目标,并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区域环境整治当作突破的重点。宁波首先根据调研论证制订计划方案,召开动员会、推进会,全面发动、部署相关任务。随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深入一线面对面解决难点疑点问题,坚持一抓到底,实行“首问责任制”和落实责任清单。同时,积极发挥市民群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胆“揭短”倒逼整改。

  “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必须真抓、真干、动真格。”郑栅洁近日在检查部署城区抢险排涝工作时说。连日来,宁波市委组成督察组集中对工地围挡、垃圾等进行现场大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学习座谈会,要求集思广益科学立法,指导实践;市政协组织委员们深入街道社区查实情、找问题、听民意、提建议;鄞州区900多名机关干部签名承诺助力垃圾分类;镇海区派遣上百名年轻干部到征地拆迁第一线“挑大梁”;宁海县设立全国首个乡村治理标准化研究所,规范乡村环境整治。

  陈寿旦带队在大排查中发现32家建筑企业存在未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擅自开工、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易燃物堆放区无灭火器等情况,及时给予约谈警示和处理。郑一平主持召开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会,提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整体水平”,同时部署垃圾焚烧厂等建设和管理。

  目前,宁波集中整治工地围挡、“垃圾围城”等城市环境“老大难”问题取得显著成效。263个“围而不建”的工地重新开工;26名城市环境治理不到位责任人受到严肃问责和通报。宁波市市政管理处在台风来临前通过媒体向市民通告26处易积水地段和应对措施。宁波各级部门共抓垃圾分类不放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2%,累计667个小区、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日处理能力6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