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谋脱贫 攻坚克难创新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帮扶梅州市丰顺县拾荷村脱贫攻坚情况综述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于2016年4月派工作队入驻对口定点帮扶村——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拾荷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5年来,先后派出6名驻村工作队成员,用心用情用力带领全体村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村996户、4675人满足“两不愁三保障”和“一相当”的10项衡量指标,贫困村成功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6月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287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八有”衡量指标,全部成功退出贫困序列。2020年底,拾荷村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区位情况。
拾荷村位于梅州市丰顺县北斗镇西北部,处于丰顺县、五华县和揭阳市三地交界处,Y128乡道旁。距离丰顺县城19.6公里,距离北斗镇政府6.5公里。下辖十八渡、荷树墩、锡坑和洋石4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位于十八渡自然村的社潭角。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在村委、人流集聚的广场、小学、公园等场所制作宣传橱窗,张贴脱贫攻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组织活动、党的知识和村规民约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推动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知识传播于民。二是干部率先垂范。驻村后,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管理规定》,并带头严格遵照执行。在日常工作中,身先力行地听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在百姓心中树立良好的驻村干部形象,有效推动全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
政策宣传橱窗范例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一是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加大资金投入使用的同时,做到扶贫资金的使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各类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实施,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并做到系统、台账、实施等信息统一。二是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定期委派第三方机构对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巡查,确保资金使用进度和效能。
三、交通设施:打破交通瓶颈,铺平发展之路
(一)助力乡道开工建设。
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持续协调推进Y128线乡道扩建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投入自筹资金230万元,协调碧桂园集团捐赠资金600万元推进Y128线(拾荷段)建设,助力打通拾荷村交通和经济发展命脉。
Y128线施工前后成效图
(二)实现村道路面硬化。
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牵头积极发动本村乡贤捐资修路,并投入自筹资金90万元实施全村道路硬底化。一是打通资源点发展瓶颈。助力激活拾荷村坪坑旅游名片(丰顺县生态旅游名村示范点)发展潜力,投入自筹资金55万元打通坪坑至Y128乡道硬底化路面。二是推进洋石、高锡自然村道路硬化。投入自筹资金35万元助力推动洋石、高锡片区8.5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设。
坪坑道路硬底化成效图
(三)实施村主干道亮化。
为解决山区村民晚上“出门黑”“出行难”的问题,2019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投入自筹资金39.9万元实施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村第一书记带领施工队奋战30天,在全村11.7公里的主干道安装217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拾荷村村民回家的路。
太阳能路灯建设成效图
(四)消除道路通行险点。
为解决村民“出行险”的问题,投入自筹资金43.88万元对全村隐患风险点开展道路提档升级。对滑坡风险点修建道路护坡,对道路破损点开展道路局部修缮,对坡陡弯急路窄点实施裁弯取直、道路扩宽、增加安全防护等措施。
洋石区域道路修建护坡、裁弯取直、道路扩宽图
四、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生态宜居
(一)新建整修公园广场。
为改善拾荷村整体村容村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新修村口社潭角文体公园;投入自筹资金14万元整修村委旁小公园、十八渡文化广场、高锡和洋石文化活动中心;协调广东棕榈园林有限公司捐赠资金30万元新建荷树墩溪背小公园。
社潭角文体公园、溪背小公园建设成效图
(二)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让村民有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2016年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先后投入自筹资金24.7万元增设10个卫生保洁员公益岗位,协调丰顺县广业环境有限公司栽种生态浮床380平方米,投栽睡莲30盆,种植荷花300平方米,极大改善村居住环境。
栽种荷花、生态浮床成效图
(三)兴修农田水利工程。
为解决农田灌溉不便和村民种植困难,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阻力和促进增产增收,结合全村水圳分布现状和村民诉求,投入自筹资金28.95万元,采取择优本村农民工匠承建的方式,新修水圳886.8米,修建陂头49米,惠及百亩良田。
水圳施工、材料运输、建设成效图
(四)特色塑造一河两岸。
为进一步发挥榕江北河的资源特色,投入自筹资金25.5万元对榕江北河(荷树墩段)开展一河两岸水体整治;协调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专项财政资金150万元,开展一河两岸风貌打造及新建垃圾转运站。助力滨水空间重塑,提高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一河两岸建设成效图
五、基础保障:补齐设施短板,切实增利于民
(一)补齐教育医疗设施短板。
一是完善拾荷小学教育设施,投入自筹资金10.81万元修缮篮球场、单车棚、护栏等教育设施。协调广东省建筑安全协会每年组织走访慰问学校师生,按学校所需配教学设备和文体器材。二是完善拾荷村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投入自筹资金43万元并邀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家设计指导,高质量翻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改善村民医疗条件。
拾荷小学、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成效图
(二)落实教育医疗政策保障。
一是落实医疗保障工作。投入自筹资金20.92万元用于贫困户医疗救助和协助县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好五保、低保、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生活保障性工作。二是落实教育保障工作。投入自筹资金6.96万元开设扶贫助学奖学金,协助县镇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做好73.75万元的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三)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饮水工程建设。协调腾讯公益基金所开展的“碧水行动”捐资48.1万元,新建社潭角片区蓄水池一个,过滤池一个和铺设片区管网;投入自筹资金7万元对洋石、高锡片区部分饮水管网改造。二是污水工程建设。驻村工作队与县住建局共同协调广业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新建3座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规模190t/d,服务人口约2375人,铺设3.78千米污水管网。
(四)做好群众住房安全保障。
切实做好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52万元对全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其中拆除重建26户,修缮加固17户。
饮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危房改造后成效图
六、集体经济:激活自我造血,推动产业发展
(一)增补集体经济支柱产业。
一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入“631”资金93.98万元,在村委楼顶、十八渡广场建设91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新增停车位12个;投入自筹资金20万元,在荷树墩建设20Kw光伏发电强基振兴项目,两项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年。二是发展肉鸡养殖场产业。结合现状种植养殖优势条件,投入“631”资金38.64万元建设1200㎡温室肉鸡养殖场,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年,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完善村集体产业结构。
(二)合理开展金融保底扶贫。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拾荷村实际情况,经镇、村和扶贫工作组多次沟通协调,贫困户同意,投入“631”资金180万元至广东天亿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收取8%的分红款,截至2022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每人可增收约500元/年。二是协调碧桂园企业捐赠100万元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
(三)推动农用土地集约利用。
针对农用地成片撂荒,土地经济价值不高的现状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农用地集约开发。通过驻村工作队、镇、村多次入户协调,先期集约农用地30亩,用于“瑞泰四季果园及育苗基地”开发建设,有效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光伏发电、肉鸡养殖场、集约土地建设成效图
七、抗击疫情:依法严格防控,多措夯实扶贫
(一)明确责任,严防严控。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实行全村居住人员网格化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做到人人尽知,多方筹措防疫物资,做好重点防护保障,落实24小时进出人员登记、严格进行管控,并积极推进春耕春种和复工复产工作。二是做好全村卫生保障。重点对全村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和人员相对密集处进行消毒和重点对道路两旁、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等区域组织卫生保洁员定时开展清洁工作。
(二)广泛动员,多措并举。
一是开展“自愿捐款,奉献爱心”活动。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全村44名党员、干部捐款5500元,并组织符合献血条件的党员、干部进行集体献血,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做好疫情补助发放。为降低疫情影响,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结合拾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全村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疫情误工和困难补助228000元。
抗击疫情工作现场图
原文链接:http://zfcxjst.gd.gov.cn/xwzx/zxdt/content/post_329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