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时间:2021-08-09 来源: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一)

  吴雄飞:坚守燃气具维修岗位 呵护老百姓日常生活

  (来源:中国建设报“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5月20日)

  “雄显正能量,飞舞壮人生”是一位书法家为安徽省合肥燃气集团客户服务公司蜀山区服务所维修班班长吴雄飞写下的藏头题词。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以及合肥市总工会第十六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吴雄飞争当燃气维修的行家里手、用户信赖的维修工和志愿服务的排头兵,用实际行动坚守着党员信念,弘扬着正能量。

  2007年,吴雄飞进入合肥燃气集团工作,他深知技能是服务用户的基础和关键,主动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徐辉为师,学习技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燃气设计规范等书籍;数年如一日苦练维修技能,掌握了“盲拆盲装”灶具的绝技。2013年10月,在安徽省第七届“徽匠”建筑技能大赛燃气灶具维修比赛中,吴雄飞一举夺魁,喜获安徽省“徽匠状元”称号。

  艺多不压身,他在掌握维修技能的同时,又学习了燃气调压、管线巡护等技能,逐步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工人,为更好服务用户和开展志愿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维修工,他时刻把用户放在心上。三伏天,为了用户能洗上温水澡,他窝在用户狭窄的橱柜中汗流浃背地检修燃气器具;三九天,为了用户能吃上热腾腾的饭,他冒风雪赶到用户家中排除故障……他传承了“把小事做到底,把服务做到家”的“徐辉精神”。从业十几年间,服务用户5万余次,实现零投诉。

  吴雄飞还和徐辉以“徐辉、吴雄飞创新工作室”为基地,结合服务工作实际,总结出有效的服务模式。他还创新教学模式,录制操作岗位视频教学片,帮助更多员工提升技能。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2013年,“吴雄飞爱心班”成立后,累计开展燃气志愿服务70余次,参加活动人员达600余人次;先后走进数百个居民小区,直接服务用户2000余户。吴雄飞还带领爱心班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活动。中秋节,来到空巢老人家中,送上慰问品、主动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六一”国际儿童节,来到儿童福利院,送上礼物、陪孩子们做游戏;学雷锋纪念日,为社区用户提供志愿服务、出资购买灶具送到孤寡老人家中……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吴雄飞不仅坚持帮扶特殊人群,还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合肥市“文明行走文明行车”活动,倡导文明出行;积极参加“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呼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全市首批“护绿使者”,积极投身合肥市“护绿”志愿活动;带领爱心班成员与玉树地震灾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共度中秋,为孩子们送上礼物……吴雄飞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争做“三关爱”排头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吴雄飞放弃了春节休假,主动要求坚守一线,为辖区内26万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提供保障,充分发挥了劳模示范带头作用。一天,家住绿城芳树苑13栋的某用户准备烧饭,突然灶具打不着火,用户打来电话求援。吴雄飞在与用户沟通后,初步判断IC卡充值后数据无法上传到燃气表内,造成灶具不能使用。吴雄飞一边安抚用户,一边安排就近维修职工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上门核实表数并协助用户来所验卡,又返回用户家里进行调试,顺利解决了用户燃眉之急。

  此外,作为爱心班的带头人,吴雄飞还主动与社区联系,利用休息时间来到西园新村,参与疫情防控志愿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

  陈东亮:为管网“疗伤治病” 保城市用水安全

  (来源:中国建设报“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6月16日)

  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安徽省阜阳市供水总公司运营检修部主任陈东亮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主要负责城市供水管网抢修、公共消防设施维护和管网测漏的他,20多年如一日顶着严寒酷暑和狂风暴雨,踏遍了阜阳城区的大街小巷;不分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奔走于供水管道抢修和巡检一线;维修了大大小小的供水管道、更换了成千上万个阀门和接头……只要电话一响,陈东亮总会立即赶往供水问题现场,组织人员及时抢修,确保城市用水安全。

  做好供水管网检修,日常巡检是关键,把“家底”摸清,才能在供水抢修中占据主动权,因此,巡线工作尤为重要。哪里的管径多粗,哪里的阀门多大,哪条巷子的阀门在哪个位置……数十年的维修经验,让陈东亮对城市供水管网情况了如指掌,可以称得上是供水管网的“活地图”。

  工作中,陈东亮对巡线工作尤为重视,负责运营检修部以后,加大了巡线力度。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供水区域迅速扩大,陈东亮又提出供水设施的网格化管理,对巡线工作进行分区,要求巡检人员清楚掌握公司的管线线路及新建管线工程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处理,并对巡检要点、方式、次数及分工、信息记录与反馈、组织纪律等进行细化,使巡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陈东亮深知工作责任重大,为了全力确保城市供水管线的正常运行,公司抢修中心开启了24小时供水抢修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小到直径15毫米的家庭生活用水管道,大到直径1800毫米的供水主干管道,不论何时何地出现问题,陈东亮都会冲在工作前线,并指挥队员在第一时间抢修,确保了全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陈东亮一次次的出色检修,为城市的供水事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供水管网老化、超负荷运行,缺乏必要的更新改造,导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担负着全城管网测漏工作的陈东亮,将抢修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对城市的大小供水管道进行测漏,以便及早发现漏水问题,把管网漏损率降到最低。测漏工作需要安静的监听环境,陈东亮每周都抽出2天到3天的时间,零点以后,带领测漏小组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常持续到凌晨3时左右。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的测漏工作需要,陈东亮积极组织测漏人员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扩充测漏技术队伍,按计划实施分区管理测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管网漏损率,避免了宝贵水资源的浪费。

  服务“全天候”,践行志愿精神。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陈东亮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做好便民、惠民服务。只要没有抢修任务,每周六上午,他都会带领“东亮便民服务队”,走街头进社区开展服务,即便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也未间断。“东亮便民服务队”主要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帮助他们查漏管道、维修室内供水设施等。陈东亮还以个人名义帮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在义务献血、爱心助学、敬老服务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初心不因来路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而淡忘。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奉献,让陈东亮收获了诸多荣誉,他本人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东亮便民服务队”连续两年被授予“学雷锋示范点”荣誉称号,并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陈东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保障阜阳市的安全供水、优质供水努力着。

  

  (三)

  万霞:心系公积金 抒写为民情

  (来源:中国建设报“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6月25日)

  “看着缴存单位和缴存职工与日俱增、贷款发放额屡创新高,成千上万的职工用公积金圆了住房梦,工作的劳累也变得无足轻重,我从心底为公积金给缴存职工带来的益处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万霞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20周年时,写下的一段文字。

  作为一名公积金人,她深情地热爱着公积金事业,并为之无私奉献。她两次身患肿瘤,三年内动过三次大手术,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却始终乐观积极,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成绩斐然。

  万霞现任安徽省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综合业务科科长。她从基层一名普通科员开始,历任使用管理科科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专职副书记,综合业务科科长。长期以来,她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做到了踏实敬业,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业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保持入党初心、忠诚敬业。组织指挥到哪里,她就战斗在哪里,留下坚实的足迹。

  2016年,胸腔手术住院期间,她仍心系单位工作,每天都主动联系,询问各项工作情况并实时予以指导,几乎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手术后,医院给她开了三个月的全休病假,可她仅休息了一个月就重返工作岗位。此时,一侧的胳膊还不能完全抬起的她,一到达岗位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热爱工作的她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加班又成为家常便饭。

  2019年,她再次身患重病,连续做了两次手术。此时正值单位中层干部轮岗,鉴于她的身体状况,单位领导考虑把她调整到一个相对轻松的部门。而在征求她的意见时,万霞却主动提出去综合业务大厅。面对重病,她没有退缩,反而要求去最忙碌的岗位工作。

  在综合业务大厅这一新的工作岗位上,她潜心研究,突出行业特色、优化服务理念,进行精准性管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她向领导倡议提出开展“服务品牌提升行动”,让窗口服务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工作中,她讲究方法,经常主持召开业务例会,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发言,分享学习经验、点评服务案例,提振工作精神。

  为了方便市民办理业务,她召集科室展开对公积金各类业务服务事项的材料梳理,对照最新政策及业务流程,把31个业务服务事项材料逐条逐句地修改完善,提出精简要件的意见,并将之前零散的服务宣传页整合,形成缴存、提取、贷款三大类服务手册,使用起来一目了然。在她的带领下,业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精神饱满,服务标准得以不断规范、提升。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面对企业和群众需求,她热忱服务,统筹安排各项业务服务工作,保证了疫情期间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住房公积金服务时时在线。在做好大厅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她还在社区卡点值守、去扶贫村慰问帮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在马鞍山市“新时代、新理论、新作为——理论微宣讲”活动中,她结合服务群众工作,撰写讲稿并登台宣讲,荣获全市第一名,为住房公积金服务赢得了良好声誉。

  在单位,她几乎年年都获得考核优秀。在2017年的年终考核民主测评中,她再次以单位的最高票数获得优秀,但是她却主动要求将优秀名额让给其他同事,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

  万霞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突出的工作能力,将各项繁综错杂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带领科室成员团结协作,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她践行着自己的党员誓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系公积金,抒写为民情。

  

  (四)

  宫传敏:淮南有个女局长 开拓奋斗敢担当

  (来源:中国建设报“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6月29日)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安徽省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宫传敏,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用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用奋斗谱写了一曲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人生之歌。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宫传敏忠诚于党的事业,始终把抓党建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2017年3月,她担任局党组书记、局长后,迅速确立以党建引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思路,明确提出“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先进”的工作目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全国城市管理执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推动出台执法制度规范40余项,举办“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文明创建、精准扶贫”等党建活动30余场,推荐、提拔、任用科级及以上干部70余名,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推动出台“七条禁令”,大力整治基层“微腐败”,确保队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该局被评为2018年度“强、转、树”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受到通报表扬;2020年,再次获得该项荣誉。

  改革是大事,也是难事。2017年3月宫传敏出任局党组书记、局长时,该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尚未正式启动。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深入调研改革堵点痛点难点,理清思路、抓住要害,创新推行“市属区管街用”和“第一局长”等制度,实行“市管队伍”,有效破解了“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以及行业管理与属地政府“中梗阻”问题;强化“属地为主”,有效破解“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问题;推行“放管结合”,有效破解“市里包揽过多、区里功能不全”的问题。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在全省引起积极反响。2020年10月下旬,全省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现场推进会在淮南召开,该市的城市管理“淮南模式”得以全省推广。

  城市管理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办好民生实事,就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大事。针对城区摊点占道,宫传敏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克服摊群点选址难、建设难、搬迁难等困境,建设、提升38处规范化摊群疏导点,实现了市容管理与民生保障有机统一。淮南市是工矿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全市存在大大小小20余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严重影响周边群众身体健康。上任之初,宫传敏就亲自部署对“垃圾山”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提出了“市场化+专业化”的工作思路,倒排工期、强化调度,提前一年全部完成整治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使昔日的“垃圾山”变身游园、绿地,成为政府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18年4月,淮南市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因环保问题关停,面对可能出现的生活垃圾积压、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风险,宫传敏提前谋划,连续三天坐镇垃圾处理厂,亲自研究制定近期应急处置、中期过渡应对、远期规划建设的综合方案,积极协调做好垃圾渗滤液外运处置工作,保证了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序运行,避免了“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现象。自2017年以来,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连续三年在全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宫传敏主动请战,部署落实防控任务,每天工作达十余个小时;注重信息收集,加强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推动出台活禽市场关停、废弃口罩收集处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政策文件15个,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据可依;强化一线指挥,坚持每日明察暗访,深入现场督查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各项防控举措;高度重视队伍自身防护,积极协调有关方面落实口罩、消毒液等物资保障,优先供应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和环卫工人;尤其重视调动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发布致全市城管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一封信,组织党员先锋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宫传敏先后获得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淮南市劳动模范、淮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笑看辉煌昨日事,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她依旧执着追求、不懈奋斗。

  

  (五)

  徐开锋:能打硬仗的环卫“精兵”

  (来源:中国建设报“双百先进典型事迹” 7月12日)

  2000年,徐开锋结束了3年的军旅生活,回到了安徽省宣城市,进入当时的澄江街道环卫所工作,2009年至今,工作在城郊垃圾填埋场推土机驾驶员的岗位上。徐开锋扎根基层环卫工人岗位20余年,甘于平凡,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默默的付出展现着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退伍军人的风采。参加工作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感动宣城十佳人物、2011年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2013年被评为宣城市首届宣州好人、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被评为安徽“最美退役军人”、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最美环卫工人”“安徽好人”、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徐开锋的第一项工作是清理道叉河,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之后环卫体制改革,徐开锋的“战场”也随之改变,他被调到了锦城路上担任环卫工。2009年,徐开锋又被调到城郊垃圾填埋场当推土机驾驶员。无论从事哪个岗位的工作,面对的始终是恶劣的工作环境,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雨不改,坚守岗位,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责任心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环卫工作看似平凡,而徐开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清楚的认识,环卫工作虽然又脏又苦又累,但事关城市居民幸福美好生活,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面对身边人对他从事环卫工作的不理解,他总是直言相告:“环卫工作再苦再累再难总得有人干,难了我一个,方便千万家。”他发扬军人忠诚担当奉献的优良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任劳任怨,默默奉献。

  徐开锋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父亲10多年前在建筑工地做工,颈椎被砸伤至今还夹着钢板,女儿正在上学,一家五口人只能靠他的工资维持生计。尽管如此,徐开锋从没有放弃的念头,更没有对工作产生怠慢情绪。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省吃俭用,总是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家人相互扶持,共度时艰。除此之外,徐开锋还要面对工作中少数群众对环卫工人的不尊重、对环卫工作的不配合,对此,他总是不厌其烦,用默默的辛勤劳动感化他人,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根本宗旨,始终秉持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赤子之心,在困难中始终乐观向上,以共产党员的牺牲精神,以军人的毅力,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在环卫岗位上奉献20余年。

  在环卫岗位上,虽没有像在部队一样轰轰烈烈的场面,但徐开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这是一场与“脏乱差臭”作斗争的战场,除了要长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脏臭,还要面临无处不在的危险。徐开锋服从组织工作安排,在最累最脏的岗位上辛勤付出,毫无怨言,同时始终保持军人勇敢、顽强、坚决完成任务的战斗意志,面对困难凶险,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危,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道叉河河道清理岗位上,他的脚曾被4寸长大铁钉穿通脚背,多次被玻璃等异物扎伤,由于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水中,双脚患有严重冻疮等疾病,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在垃圾填埋场工作期间,他每天与垃圾、恶臭、污水奋战,在一次平整垃圾堆过程中,他的脚再一次被大铁钉穿通脚背。2012年6月暴雨期间,为防止垃圾场污水调节池污水外溢,徐开锋主动跳进污水池用泥袋堵住出水口。因铁钉两次穿通脚背,加上两脚多次严重受伤,现已留下后遗症,每逢天气变化,两脚就剧痛难忍。尽管如此,徐开锋始终没有一句怨言,从不轻言放弃,当工作需要时,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最累最苦最脏最危险的岗位上,以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气魄、顽强的斗志、无畏的意志,不断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居保驾护航。

  就这样,这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退伍老兵在最脏最苦最累的环卫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将满腔的情和爱无私地倾注到他所热爱的环卫工作上,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平凡的人生。


原文链接:http://dohurd.ah.gov.cn/zx/jsfc/5583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