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2023年度民生实事“成绩单”:件件惠民生 事事暖人心

时间:2024-04-24 来源: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作者:佚名

  不久前,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省政府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民生实事“成绩单”。

  2023年年初,江苏省政府明确了13类55件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涉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有“住有所居”“行有所畅”“环境有改善”3类、5件民生实事。经过努力,2023年年初的既定目标已转化为一个个详实的数据成果,也成为老百姓身边一处处可感可知的现实场景。

  ■住有所居

  从“忧居”到“优居”

  【目标回顾】

  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2.67万套,基本建成12.63万套;

  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基本建成8.96万套(间)。

  【年终答卷】

  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9.48万套、基本建成18.85万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53.75%、149.25%。

  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7.02万套(间)、基本建成11.74万套(间),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3.46%、131.03%。

  

  常州市东方青年人才社区

  【镜头】在徐州市,棚户区改造“换”出土地空间。医疗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艺术场馆等项目建设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云龙湖、泉山森林公园、龟山公园、楚园等风景旅游区让城市与自然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的徐州市,已由过去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房屋破旧存在安全隐患、缺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排水不畅导致雨水倒灌……一直以来,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在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各类环境亟须改善。

  自2013年起,城镇棚户区改造已连续11年被江苏省政府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改造棚户区315.06万套,超900万群众“出棚进楼”,告别了低矮破旧的住所,彻底解决了吃水难、用气难、如厕难、行路难等困扰多年的生活难题,住上宽敞明亮的成套新房,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变了城市脏乱差的面貌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腾空土地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同时,棚户区改造每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超1.2万亿元,直接带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增长和建筑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居民住进新房后进行装修、购买家具和家电,每年拉动的间接投资又达数百亿元。

  对城市集中成片的棚户区进行改造也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存量,使主城区少有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和使用。据统计,江苏省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收益与总投资基本平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镜头】温馨精致的家居装修,独立卫浴、智能门锁等设施一应俱全,可直接拎包入住;功能齐全的室外氧吧、篮球场、水景广场等社交空间配套完善……走进南京市瑾家珑熹台租赁社区,14栋小高层整齐排列,间距开阔,日照充足。社区总建筑面积达16.58万平方米,可提供2588套租赁住房,满足周边14所高校以及100余家生命科技、医药研发、智能制造企业等人员的居住需求,让新市民、青年人住得进“理想家”,装得下“安居梦”。

  “通勤远”“租金贵”“买不起房、租不好房”……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市民、青年人涌向城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截至2023年,江苏省已连续两年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在工作推进中,江苏省各地组织专业力量对本地区新市民、青年人居住状况和租赁住房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存量土地、存量闲置房屋、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可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规模,按照供需匹配,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建设目标。2022年起,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率纳入省政府对设区市政府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的考评,保障性租赁住房还被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的工作。

  江苏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多方式、多途径建设和筹集房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对现有各类政策支持的租赁住房试点项目、近年来建设的人才租赁住房、已建成未纳入计划的公租房和安置住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租赁住房(宿舍)等进行梳理,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力度。

  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省已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9万套(间),完成“十四五”规划的73.97%。

  老旧小区“原地升级”

  【目标回顾】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持续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

  【年终答卷】

  全省实际开工改造1617个小区,惠及居民50.2万户,同步开展加装电梯5417部。

  

  无锡市滨湖区稻香社区

  【镜头】“改造得好,住在这里很舒服。”“有乒乓球台,还可以骑自行车,我们写完作业后都喜欢来这里放松。”提起自家小区,无锡市滨湖区稻香社区的居民都赞不绝口。作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试点之一,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稻香社区在改造提升中,以16个老旧小区为核心,将周边街巷、农贸市场、智慧停车、口袋公园等10余个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已连续7年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实事加以推进。截至2023年年底,江苏累计改造老旧小区约1.4万个,惠及居民约500万户,其中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小区占比达到90%。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可累计改造老旧小区约1.6万个,惠及居民约550万户,让全省1600万人感受到改造带来的实惠。

  2021~2023年,江苏省统计局和省社情民意中心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均显示,近九成老百姓对于老旧小区改造表示满意,大部分评价指标高于平均水平,改造成效明显。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的专门工作机制,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1+2+4+N”政策支撑体系,“1”是出台实施意见,提供政策支撑;“2”是发布“双指引”,提供技术导则和技术手册支持;“4”是实施“一清单三办法”,通过工作“负面清单”、激励措施实施办法、绩效评价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改造工作;“N”是配套支撑政策标准规范等,为高质量改造提供保障。

  同时,鼓励各地以化解“城市病”为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改造重点项目和任务。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开展组团改造、住区街区一体化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全省9个项目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8个项目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全国完整社区示范项目。

  ■行有所畅

  “便利化”缓解停车难

  【目标回顾】

  新增8.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

  【年终答卷】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73万个,完成投资65.87亿元。新增共享停车泊位5.68万个。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内的共享停车泊位

  【镜头】傍晚6时许,家住江苏建设大厦附近的袁女士将车辆驶入大厦院内共享车位,步行几分钟后回到家中。江苏建设大厦是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所在地,袁女士是首批享受大厦共享停车泊位的市民之一。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带头,率先开放共享内部停车场,在大厦东侧和北侧地面停车泊位中腾出20个车位,通过抽签确定名单,给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夜间、节假日停车需求的车主使用。

  下班回家“抢车位”、医院门口“等车位”、接送孩子“排长队”……从2005年到2022年,江苏省机动车保有量从192万辆增加到2120万辆,但停车设施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停车矛盾突出。

  2017年以来,江苏省大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2021年起,连续3年将“停车便利化工程”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通过多年努力,全省累计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约108万个。

  江苏省各地十分重视“停车便利化工程”,专门成立市级领导机构和指导专家组,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有力有序推动停车设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把增加停车设施供给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优先、重点内容,2023年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17个,增设停车泊位4.7万个,有效改善了老旧小区内部停车及周边交通状况。

  各地还通过建设学校地下接送中心、“P+R”停车场(换乘停车场)、沉井式停车库、人防工程停车场等,缓解学校、医院、景区等重点区域停车矛盾。省市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共享停车,目前全省已有262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共享停车,共享停车泊位数量达到27.16万个。

  同时,优化路内停车泊位设置,针对停车资源极度缺乏的老旧小区,在周边道路设置限时停车泊位,为居民提供停车便利;积极开展侵占停车设施治理、清理僵尸车等专项整治工作。

  智慧停车服务更加便利高效,13个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已建成城市级统一的智慧停车平台,已有6799个路外公共停车场、4287条道路停车场接入平台。

  ■环境有改善

  “乐享园林”让百姓“推门见绿”

  【目标回顾】

  建设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

  【年终答卷】

  共完成157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受益人群超350万人。

  

  宿迁市花桥绿地口袋公园

  【镜头】“这里风景特别好,我们平时散步、休闲有了好去处。”傍晚,在淮安市淮阴区古黄河生态休闲带散步的市民朱先生不住夸赞。风光带两旁,各类花草随风摇曳,亭台廊桥错落有致,河边小路蜿蜒曲折。这条长40公里的绿道有机串联了沿线10余个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通过绿道绿廊建设、桥下空间整治、生态驳岸改造等,打通断点、堵点15处,实现全线贯通,有效辐射周边43平方公里内的“15分钟生活圈”,同时大量保留原有植被,种植自衍花卉,形成自然的景观环境。

  移步见景、花鸟为邻……如今,出门进园已成为江苏省百姓的生活日常。2022年起,“建设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被列入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包括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公共空间林荫化、滨水绿岸等。各地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以口袋公园盘活存量空间,以城市绿道串联山水林园,以林荫步道推动绿色出行,以滨水绿岸重建水岸与市民生活的联结,有效增加了群众身边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活动场地。

  江苏省紧扣“乐享园林”功能复合特点,尊重居民实际需求,加强与科教文卫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利用,实现功能拓展提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滨水活力空间提升等,增强“乐享园林”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衔接和复合利用。盘活利用闲置地、畸零地、高架桥下等存量空间,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结合全民健身、“一老一小”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因地制宜植入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同人群游憩休闲、运动健身、社会交往等日常生活需要。将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建设成为党建引领、文化传播、社区治理的新型载体,融入党建主题,搭建文化阵地和党建基地。系统化推进形成“乐享园林”品牌。在单个口袋公园建设基础上,体系化推进项目建设,整合、串联城市公共空间,打通城市脉络,形成区域特色品牌,激发城市活力。

  建设过程中,江苏省推动“以景为主”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听民意、察民情,让“建在哪里”群众来选、“好在哪里”群众来评、“美在哪里”群众来拍,实现由群众“点单”到“点赞”。

  打造江苏版“千村示范”

  【目标回顾】

  创建13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年终答卷】

  在184个村庄中遴选并命名了159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完成率达122.3%。

  

  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油坊村大东组

  【镜头】2023年7月,在江苏省访问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一行来到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黄龙岘村,对村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索加瓦雷说:“这次江苏行富有成效,黄龙岘村是可供参考的模范,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后,还能利用这一模式发展,太棒了,这是此行的亮点之一。”黄龙岘村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蝶变”为“金陵茶文化第一村”,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典型之一。

  2017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创新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在学思践悟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对特色田园乡村的认识,已累计建成752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到2023年,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已连续3年被列为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2023年,全省命名的特色田园乡村有党建引领、古色焕新、乡贤赋能3个显著特点。各地深入挖掘村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江苏省38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行政村中,已有1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各地将传统村落作为优先支持对象,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各地还积极为乡贤能人搭建“干事创业”桥梁,鼓励发动农业专家、乡村工匠等多方力量参与村庄建设和运营管理,增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显著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据统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平均年收入分别增长约34%和22%,农户满意率超95%。江苏省委、省政府认为特色田园乡村就是江苏省的“千村精品”“千村示范”,在《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中将“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列为20项重点任务之一。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建设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江苏省要求到2023年年底,优选3~5个示范区作为首批省级培育试点;到2025年年底,省级重点培育15个左右示范区,带动市县同步培育一批示范区。2023年,江苏省确定第一批共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推动各类特色资源“串点连线”成片发展。南京市溧水区红色李巷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宜兴市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等被列入首批省级培育试点。

  特色田园乡村既重“建”更重“管”、既重“量”更重“质”。江苏省规定,对已命名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适时进行回顾评价,如果后期运营管理跟不上,有名无实、名不符实的将予以摘牌。为此,江苏省在2023年首次启动已命名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回顾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走进田园回望乡村”专项行动,成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联合工作营,邀请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老师学生参与。在“县初评、市复评”的基础上,分8个团队对13个设区市55个县(市、区)的14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进行回顾评价,94.4%的村庄评价结果在“较好”及以上。

  来源:中国建设报


原文链接: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4/2/1/art_81993_111451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