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关键设施维护与责任落实

时间:2025-06-10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地震是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建设工程的抗震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告诉大家,《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有条款明确了建设工程所有权人的责任,为保障建筑抗震性能提供了有力指引。

建筑抗震:关键设施维护与责任落实

该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按照规定对建设工程抗震构件、隔震沟、隔震缝、隔震减震装置及隔震标识进行检查、修缮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抗震构件是建筑抗震的关键。框架柱、剪力墙等构件常年承受荷载,受环境影响易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问题。比如老旧小区的建筑,部分框架柱因钢筋老化,承载能力下降。所有权人需定期检查,及时加固修复,才能保证建筑抗震能力。

隔震沟、隔震缝和隔震减震装置是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设施。隔震沟一旦被杂物堵塞,就无法有效隔离地震波;隔震缝若被填充,地震时建筑结构易因碰撞受损;隔震减震装置老化失效,更会直接削弱建筑抗震能力。所有权人应及时清理隔震沟,保持隔震缝畅通,定期检测更换隔震减震装置。

隔震标识则是建筑抗震性能的“说明书”。标识模糊、缺失,会影响人们对建筑抗震情况的认知。所有权人要及时更新维护,让标识发挥应有的提示作用。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强调一下,只有严格落实条例要求,认真履行检查、修缮和维护责任,才能让建筑在地震威胁下稳固可靠,真正守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诚聘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