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共创上海卓越未来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 徐毅松
上海是个有魅力的城市,东西方文化交融渗透到它的每一个角落,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自由发展的选择。历时5年多酝酿筹备后发布的“上海2035”紧扣时代发展主题,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惟有创新求变,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落实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全国。“上海2035”由注重经济导向转变为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对“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等人居综合环境的关注,综合考虑经济活力、城市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公众调查收集了1.6万多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市民对于上海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安全宜居的城市”寄予了最大的希望,认为“环境污染、住房和居住环境、社区养老、就医”等问题还需要改善。我们的规划主旨就是让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在上海的生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希望,2035年的上海,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我们希望,未来的上海,跑步的人可以有地方跑。在家附近就有一片绿肺,跑累了坐在草地上看看鸟儿发发呆就可以彻底地放松下来。让爱看戏的人有戏看,不需要去大剧院,在更多街区里的小剧场中,观众就可以自由地讨论、甚至即兴客串一把。让孩子们在社区里就可以安心地玩耍嬉闹,不需要担心被疾驰而过的车辆撞到。不存在任何消极空间和死角,大家相互注视、关怀、守望。
我们希望,上海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上海,更是市民的上海。市民如果倾注对城市的感情,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则喷薄而出。请与我们一起努力,让上海在完成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之外,更能成为一个正能量的城市、生命力旺盛的城市,能够让人安居乐业,充分激发每个个体活力,让我们感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并乐在其中。
发展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需要我们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发展与治理,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下一步,上海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通过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规划实施和监督,逐步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