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四篇文章”谱写美丽宜居乡村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紧盯乡村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下足功夫作好四篇文章,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在空间布局上作好“优”的文章,因地制宜谋全景。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实施镇子、村子、房子、院子建设,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利用镇村空间,科学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和指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搞好项目建设。合理划分重点镇、一般镇和中心村、保留一般村及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合并“五类”村庄。搭建完成村镇建设在线服务和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农村住房和小城镇、村庄建设档案,提高村镇工作效率和建设管理水平。启动组建村镇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宁夏村镇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组织开展“设计下乡、服务基层”工作,支持和引导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行业的高素质单位及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
二是在项目建设上作好“实”的文章,突出特色抓质量。坚持不拘一格、不拘一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突出特色抓好项目建设。开展12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3年培育期评估验收,继续支持2019年20个美丽小城镇2年培育期建设,分别安排特色小(城)镇奖补资金1.5亿元、2019年美丽小城镇奖补资金2亿元,作为激励资金兑付奖补县区。按照“2020年所有乡镇和90%规划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实施建设美丽小城镇建设20个,支持新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高质量美丽村庄50个、续建50个,加快补齐农村建设短板,所有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都在有序推进。加大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保护,建立宁夏区级传统村落评定指标和保护条例,计划筛选20个“特色保护类”传统村落实施持续保护和合理利用,完成宁夏传统建筑解析与推广运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加大政府投资和鼓励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在住房保障上作好“改”的文章,群策群力保安居。深入开展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回头看”和“四查四补”工作,截止5月30日,排查危房总量1.74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0.29万户。特别关注2140户自主迁徙贫困户和6880户边缘易致贫户,比对核实其贫困类型和住房安全情况,专题研究解决对策。建立并严格落实“日查周调月改季住半年评”危房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工作机制,推进危窑危房改造即增即改。严格危房改造建设标准,根据贫困程度、房屋类型、群众意愿,按照原址翻建一批、加固改造一批、移民搬迁一批、公租扩面一批、周转安置一批、偿退出一批“六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分类施策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目前,全区所有危房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1.65万户,6月底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扫尾任务。启动实施抗震宜居农房改造建设,印发《宁夏抗震宜居农房改造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宁夏农村住房抗震性能评估导则》,配套研发了“宁夏抗震宜居农房在线监管信息系统”,全面完成农房普查建档和2020年2.5万户抗震宜居农房改造任务。
四是在环境整治上作好“美”的文章,分类治理提水平。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住建厅从加强自身防范、强化垃圾分类收集、注重转运和末端处置、严防二次污染扩散等方面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每日清运垃圾3400余吨,保证了垃圾日产日清和农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确保没有出现二次污染和传染问题发生。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2020年,力争川区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到90%左右,山区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明显提高”的目标,积极推广“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扩大可再生资源垃圾回收、有机垃圾堆肥等分类试点,加大分类治理设施技术引进和研发,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评选创建一批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目前,全区22个县区,237个行政村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建立村垃圾分类收集点408处,13个县区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稳步推进。
原文链接:http://jst.nx.gov.cn/info/1077/42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