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时间:2020-03-13 来源: 作者:

  从光明区各处的建筑工地现场可以看到,陆续奏响了忙碌的“复工曲”,工程建设正开足马力驶入快车道。

  暖心服务解决项目用工问题  近日,天色略微阴沉,位于光明区牛山路西侧的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施工现场,塔吊机不停运转起吊,一根根墩柱高立。建筑工人佩戴着口罩和安全帽紧张作业,各种作业声不绝于耳,一片繁忙。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是光明区重点项目之一,由区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项目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为54个班2520个学位。项目用地面积28608.6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微格教室、运动场馆、架空层、地下建筑、教职工宿舍、室外及其他配套工程等。今年9月份,该项目的小学部将交付使用。

  “我们现在正在做土方和基础承台的施工,教学楼和宿舍楼部分现在都已经出地面了。”项目代建方负责人李涛文介绍,受疫情影响,工程进度不可避免被耽搁,原本打算2月1日复工的计划推迟到了2月20日,首批复工的工人只有60人,工人返岗问题和材料短缺问题也成为制约施工的关键因素。

  正当李涛文为用工问题发愁时,由光明区政府搭建的就业用工动态对接平台帮了大忙。“复工当天,区里就马上给我们提供了用工平台的二维码,我们直接扫码填报,以前基本没有用过这种方式,现在用了感觉非常方便。”一些因疫情影响延迟返岗的项目工人,也顺利通过光明区“点对点”的免费返岗专车安全接回。目前,该项目施工人数共有210人,基本解决了复工人员问题。

  李涛文介绍,工地严格按照光明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指引和要求,一方面从源头把控复工工人的防疫情况,另一方面,在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和生活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复工工人每天进行体温测量和公共场所消杀,实现安全复工复产。

  此外,针对材料紧缺情况,李涛文透露,下一步将协调上下游产业的材料供应商,安排专人跟进,让材料尽可能早日到位。同时,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将通过加班加点、科学合理安排工序等方式,努力把耽误的工期补回来。

  耐心指导防疫复工两不误  在光明区公常路附近,是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项目的施工现场,这里同样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据了解,该项目起至光明区翠湖站,止于深莞边界,线路全长6.13公里,共三站四区间,其中,翠湖站为地铁6号线支线与地铁6号线的换乘站。

  “我们现在一共有505名劳务人员,实现了全员到岗,各个工点也正在全面施工。”项目施工方主要负责人张亮介绍,各站点已于3月1日前全部复工复产,目前项目圳美站、中山大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近日将启动车站出入口、风亭等附属工程施工;科学城东站主体结构完成77%,预计5月份车站主体结构封顶。“项目预计在2022年9月底通车,现在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按期完工完全没有问题。”张亮说。

  2020年是该项目土建工程的“收官之年”,防疫也不可松懈。“起初我们担心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具体实施起来会有偏差,新湖街道办和圳美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来‘点对点’指导我们,比如门岗怎么安排,观察区怎么设置,对我们帮助很大。”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孙义朝表示,通过工作人员在防疫知识的宣传和具体实施工作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帮助,防疫和复工都有条不紊。

  防疫期间,该项目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摸底排查拟进场人员14天内活动轨迹,确保无重点疫情发生地出入史或接触史后同意返岗,对所有返岗观察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并组织专业机构对返岗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目前已有243人通过核酸检测后正式复工上岗。

  与此同时,施工现场还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把现场防疫关,出入口门卫双向体温登记、实名制登记、全员手部消毒,门卫室、办公室、卫生间、休息室均一日三次消毒,全面把好防疫关,减少安全隐患,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人员安全和工地安全。

  针对节后返岗人员,该小组设置了142间集中观察点,严格执行全封闭观察、互相监督,专人管理、全面覆盖、联防联控的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并派专人派送一日三餐,测量体温,杜绝观察人员外出,减少交叉感染,阻断疫情传播。

  三个举措助建筑工地满员复工  据光明区住建局统计,截至2月23日,光明区310个工地已复工307个,复工率逾98%。就在近日,光明区再推出三个举措,助力建筑工地满员复工,护航城市建设全面复苏。

  据悉,为推动辖区建筑工地复工,光明区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及时研究制定方案,明确“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市区一体、属地服务”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合力攻坚,四天内实现全区复工率从26%跃升至98%。其间,作为建设工程行业主管部门的区住建局,精准制定文件、实施政策,科学指引辖区工地有序复工、项目扩产,精简复工流程,严格把牢工地的返岗人员关,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推动工地高效复工。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光明区主动做好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相关企业提前做好复工准备。由区住建局牵头,协调水务、交通、城管、工务署等部门实行专人专岗、分片包干,对全区各类建筑工地精准实行网格化管理,为每个工地明确一名网格负责人,该负责人主动上门对接,协助完善各项防控措施,为工人宣讲最新复工政策,驻点指导工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现已累计出动4000余人次。

  此外,光明区积极为工地复工协调建材、防疫物资、用工等多项保障,还协调推动辖区市管工地和省管工地复工,目前全区44个市管工地已全部复工,复工比例全市领先。

  2月24日,310个在建工地基本全面复工。为解决务工人员返岗慢、项目工期紧张等困难,光明区建筑工地防控组从压实各类建设工程的监管部门主体责任入手,制定印发了光明建设工程项目满员复工三举措,将辖区全部工程项目纳入满员复工范围进行督查督办,采取指导帮助满员复工、鼓励按期完成建设、定期排名通报方式,推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尽快落地落实,城市经济稳步发展。

  各建设单位和各归口负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逐一对接负责的工地,指导帮助其在3月10日前实现满员复工,确保全面开工。光明区对按期达到满员复工并完成建设的参建单位,同等条件下,在政府项目招投标工作中予以优先考虑;将满员复工的项目纳入工程管理“红榜”,在项目审批、验收、评比等方面参照重点项目提供优先服务。每日收集、排名、通报项目复工情况,对排名靠后的对象进行通报批评;将落实不力,未能按期完成满员复工,导致工期受影响的相关参建主体,纳入履约评价体系,按合同约定予以相应处罚。

  截至3月3日12时,光明区310个工地已返岗21049人,占比76.13%,“满员复工”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