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渝建勘设〔2024〕71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建设局,万盛经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双桥经开区建设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建管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4—2027年)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是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渝府发〔2024〕1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我市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化行业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活力动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勘察设计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培育目标。到2027年,新增2家具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勘察设计企业,培育具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企业10家、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特色化企业20家,引进2家大型央企,打造勘察设计产业集聚区2个。
——人才培养目标。到2027年,新培养10名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0名优秀青年设计师,新增20个“大师工作室”,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勘察设计人员达6000人。
——转型发展目标。到2027年,新培育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企业1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骨干企业达50家,新增建筑师负责制项目20个。
——产业创新目标。到2027年,具备全过程数字化服务能力企业达20家,打造BIM技术应用示范案例40项。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全市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全市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70%。
——品牌提升目标。到2027年,新增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30项,打造具有重庆设计辨识度的标志性项目10个,持续举办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等特色展会。
三、重点行动
(一)实施企业培育行动,推动行业做优做强
1.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头部企业综合化、集成化发展,建立头部企业服务清单,支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重要标准编制、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活动组织,培育一批具有产业整合能力、服务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大对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支持力度,联动相关区县打造区域性勘察设计业集聚区,联动相关国企盘活存量资产打造特色楼宇,提升产业链集聚水平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2.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中小企业定向服务清单,支持参与专项课题研究、地方标准编制、特色项目建设。聚焦资质帮扶、专家入库、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精准施策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特色化企业,增强细分领域专业服务水平。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勘察设计业集聚区和特色楼宇,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共建设计服务生态体系。
3.支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联动行业协会,吸引央企总部资源,引导大型央企落户重庆,发挥“国家队”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勘察设计企业推介活动,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深化拓展成渝、渝港、渝新等合作,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支持设计、施工企业联合出海,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带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和技术标准输出。
(二)实施人才培养行动,推进行业持续发展
4.加强领军人物培养。持续开展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推荐、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工作,推荐参加“卓越工程师”评选。支持企业创建“院士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发挥院士、大师在带团队、做项目、做科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院士、大师领衔开展重大项目方案设计。探索建立总建筑师制度,为城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5.加强青年骨干培育。引导企业建立“产学研”“传帮带”等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行业人才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支持行业协会举办“大师讲堂”培训、优秀青年设计师评选。持续开展“三师进社区”活动,发挥“三师”技术服务专长,助力城市更新和现代社区规划建设。开展常态化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勘察设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
6.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持续完善重庆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用好“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渝发展。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设计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设计中心和实践基地,推动创建以院士为引领的省部级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持续优化勘察设计人才队伍结构。
(三)实施市场优化行动,营造行业良好生态
7.完善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倡导按质择优评标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出台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评标相关规定、修订重庆市房屋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标准招标文件,进一步突出技术因素,相应增加权重。完善信用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发布服务成本指导信息,推动出台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参考团体标准,引导合理设计取费和设计周期。
8.建立市场统计评价机制。推动完善高质量发展统计支撑体系,规范勘察设计行业统计渠道,探索建立勘察设计行业重庆市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完善市外勘察设计企业入渝信息报送和动态管理规定,探索开展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强化行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评价质量。
9.健全市场动态监管体系。升级企业人员管理系统,优化行业统计数字平台,结合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精度,加大服务力度。用好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定期排查“僵尸企业”,严肃整治“挂证”行为。建立投标报价异常项目质量监管机制,推行差异化监管。
(四)实施模式转型行动,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10.发展工程总承包。聚焦以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及技术复杂类、工艺主导类等项目中重点推广。推动制定工程总承包管理取费标准,推广采用固定总价模式,发挥勘察设计技术优势。引导勘察设计企业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大设计施工“双资质”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单一市场主体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
11.推动全过程咨询。制定重庆市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技术流程和管理标准,推动编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施细则。探索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优秀案例、优秀总咨询师评选工作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以及社会投资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
12.探索建筑师负责制。完善建筑师负责制配套政策、标准,明确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探索建立建筑师负责制项目便捷审批流程,联动区县开展建筑师负责制实践。鼓励和引导建设单位在城市更新、乡村建设、历史文化等项目中采用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完善建筑师激励机制,开展建筑师负责制优秀案例评选,鼓励设立“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设计师、建筑师队伍。
(五)实施产业创新行动,增强行业发展动力
13.发展数字化设计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发布《建设工程图纸数字化管理标准》,建立重庆市房屋市政工程图纸资源库,加快勘察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线,持续推进国产化软件应用。支持企业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创新服务。完善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构件库,打造BIM技术应用示范案例。推动BIM技术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用,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助力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14.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推动建立以装配式标准建筑设计部品部件为基础的智能化、专业化生产体系。重点培育市政工程工业化企业,支持区域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及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打造全产业链条。编制修订《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技术标准》《标准化预制混凝土构件图集》等标准、图集,夯实基础支撑能力,提升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
15.壮大建筑绿色化产业。以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和社会投资大型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要求为导向,推动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编制《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7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78%(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推动建筑隔热、通风、采光、遮阳、除湿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建筑建设与产品研发。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推广室内新风、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等绿色化改造技术。大力推广绿色建材,落实民用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机制,促进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提升行业辐射能力
16.创建优秀设计品牌。以“山水城市·重庆设计”为品牌统领,基于山城、江城资源禀赋,依托城市更新、“三大工程”“好房子”建设等场景,推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设计精品,提升城市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交融和升华,推动自然禀赋和现代城市浑然一体,让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气质交相辉映。持续开展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等级评定和表彰奖励推荐,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17.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持续举办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RCEP国际工程设计咨询高峰圆桌会议等展会,擦亮“桥都”“轨道上的都市区”等城市名片。开展“好房子”竞赛、“巴山渝水·和美乡村”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支持行业协会、本地企业主办承办各类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市场活力。
18.构建多元宣传载体。围绕山地建筑、跨江桥梁、历史文化等主题,策划一批展现工程设计魅力的旅游线路,催生“旅游观光+运动康养+赛事体验”等消费场景和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游览新体验。编制勘察设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策划山水城市特色设计系列丛书,运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持续加强设计品牌对外辐射输出,展现新时代重庆城市建设新风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在全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机制统筹下,加强与市级有关部门、高校、协会等多方沟通协作,细化各级住建部门工作任务,形成统筹推进、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制度保障。研究制定支持勘察设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配套政策,形成务实管用的“1+N”制度体系。用好我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和支持政策,统筹住建领域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企业、重要平台、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督导检查。配合统计部门健全行业统计分析制度,建立行业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动态掌握行业发展情况。细化分解行动方案任务清单,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加大对重点任务、试点示范的督促指导,推进任务落实,提高各项工作一次成型率。
(四)加强宣传推广。会同相关区县开展试点示范,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宣贯,提升参与各方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利用媒体宣传创新设计理念、优秀成果、实施效果和典型经验做法,引导市民关注和参与设计创作,为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市住建厅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科技局 市经济信息委 市民族宗教委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房城乡建委 市城市管理局 市交通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委 市商务委 市文化旅游委 市卫生健康委 市应急局 市审计局 市政府外办 市国资委 市市场监管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机关事务局 市金融监管局 市信访办 市人民防空办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市林业局 市药监局 市知识产权局 两江新区管委会 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双桥经开区管委会 高新区管委会 重庆经开区管委会 万州经开区管委会 长寿经开区管委会 市供销合作社
万州区 黔江区 涪陵区 渝中区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 南岸区 北碚区 渝北区 巴南区 长寿区 江津区 合川区 永川区 南川区 綦江区 大足区 铜梁区 璧山区 潼南区 荣昌区 开州区 梁平区 武隆区 城口县 丰都县 忠县 垫江县 云阳县 奉节县 巫山县 巫溪县 石柱县 秀山县 酉阳县 彭水县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造价总站 重庆市东南医院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重庆市城乡房屋建设服务中心 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主办单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版权所有: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联系方式: 023-63852577
网站标识码:5000000001ICP备案:渝ICP备19006671号-4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287号
原文链接:http://zfcxjw.cq.gov.cn/zwgk_166/zfxxgkmls/zcwj/qtwj/202412/t20241231_140362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