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土地权属改革,如何保障居民权益?
时间:2025-01-09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存在,土地权属改革与居民权益保障备受瞩目,政讯通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为您简要剖析。
城中村多处于城市边缘或内部,居住着外来务工人员与原住民。伴随城市扩张,其被纳入规划,土地权属问题愈发凸显。改造时,土地性质从集体转为国有,村民土地权益亟待重新界定。
土地权属改革背景下,核心是集体土地国有化,这牵扯土地所有权,更关联村民居住、经济、福利等诸多方面。政府征收集体土地交予开发商开发,村民变身城市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保障居民权益在改革中举足轻重,涵盖多领域。经济权益上,城中村改造虽提升土地价值,村民却常难获公平补偿。依据《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征收补偿须公开执行,严禁擅自更改标准,为村民经济权益筑牢防线。政治权益方面,征地补偿谈判常将村民排除在外,易致权益受损。务必确保村民参与权与知情权,政府应设畅通诉求渠道,防范不法交易。社会福利层面,改造使村民生活来源改变,社会保险、救济、优抚安置等福利必须跟上,助力其融入城市。
政讯通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觉得,实施土地权属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土地利用合理有序。政府主导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来源,如政府债券、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既提升改造可行性,又护村民合法权益。
总之,城中村土地权属改革是城市化关键一环,牵扯复杂问题。推进中充分保障居民权益,给予公平补偿安置,方能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
住建内参【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诚聘住建调查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
上一篇:城中村土地权属: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挑战 城中村土地权属: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