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土地使用权划拨!
在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中,土地使用权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划拨方式有着独特的规则和意义。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公共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用地等,其背后的土地获取就与土地使用权划拨紧密相关。今天,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的住建调查员跟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土地使用权划拨。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在现实里,这种划拨方式应用广泛。像一些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为了保障公共管理职能的高效履行,政府会依法将合适的土地以划拨方式交付使用,省去了繁杂的土地出让流程和高额出让金,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 。还有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了让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住有所居,政府也会划拨土地用于建设。这些住房的土地以划拨方式取得,所以在房价构成中少了土地出让金这一大块成本,使得房价相对较低,更符合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
划拨土地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看似 “一劳永逸”,实则暗藏 “紧箍咒”。尤其是在用途变更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的住建调查员就拿保障性住房来说,这是政府为困难群体撑起的 “安居伞”,要是随意将划拨的保障性住房用地改成商业用地,那无疑是对民生的漠视,相关法规自然不会允许。了解土地使用权划拨法规,不仅能让我们洞悉城市发展背后的土地运作逻辑,在买房、投资等涉及土地相关事务时,更能帮我们拨开迷雾,做出正确抉择,守护好自己的权益。
住建内参【全国住房与建设事业发展中心】诚聘住建调查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