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抗震能力:从源头到示范的多维举措

时间:2025-06-11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农村建设工程抗震工作中,技术普及与实践引导是提升抗震性能的关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为强化农村抗震能力指明了方向。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带大家来看看。

提升农村抗震能力:从源头到示范的多维举措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抗震的指导和服务,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建设抗震示范住房,推广应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

当前,农村建房多依赖传统经验,抗震知识匮乏。不少村民选址随意,房屋结构松散,材料使用不规范,难以抵御地震冲击。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开展指导服务,可从源头上纠正这些问题,组织专业人员下乡,为建房选址、设计、施工提供科学建议。

技术培训则能提升村民与工匠的专业素养。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实操培训,传授地基加固、构造柱设置等抗震要点,让抗震标准真正落实到施工环节。而抗震示范住房的建设,更是直观的“教科书”。政府打造的示范房,展示钢结构、木结构等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村民可实地参观学习,将先进抗震技术应用到自家建房中。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强调一下,通过多举措并行,能逐步提升农村建设工程抗震水平,为乡村安全保驾护航。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诚聘调研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

全国住房与建设法制调研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