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变奏曲
□ 董 广
河南省新乡市城乡规划局档案室里陈放着各个时期建设工程审批档案。每当翻阅查找各部门所需的建设工程档案时,都会让我感叹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处于恢复期,由于物质贫乏,河南省新乡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快,建筑工程档案大都使用最普通的黄包草纸,内容多用钢笔书写。听单位的老前辈讲,当时办公条件简陋,这些建设工程档案都被收藏在纸箱里。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恢复,建设工程档案告别了草纸,用上了标准的16开纸张,其中文化宫、百货大楼、平原商场、平原饭店等建设项目的审批,用的是单页绿字申请表。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新乡这座沉睡的城市。新乡的城市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新乡人发扬“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打破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的思维定式,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责任感奋起直追、敢于超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高亢、嘹亮的城市建设之歌。建设工程档案归档的类别和数量也有所增加,除了楼房建设外,还增设了管线等之类的档案,档案存档管理也有了专用的档案盒、铁皮柜等办公设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制的健全,规划档案中增加了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管线工程等审批类别,项目建设申请表由单页变成了白色多页。
迈入21世纪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办法》出台,审批环节也进一步严格,规划建设项目增设了选址、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同时,档案的外在形象再次发生改变,如申请表由白色多页变成彩色多页。为妥善保管建设工程档案,单位专门开辟出一间200多平方米的房间,用于档案存放和管理,并设置了电脑、打印机、高拍仪、刻录机、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设备齐全、专业性强的现代化综合档案室就此实现。不久,全部档案资料逐一录入电脑,建成了电子版档案。如今,只要轻点鼠标,便可纵观档案一览表,将新乡的沧桑巨变尽收眼底。
弹指一挥间,建设工程档案工作已走过了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历史。城乡规划档案从最初的草纸到16开纸再到A4纸,从建筑种类单一再到建筑种类多样,从保存、查阅的落后到现代存档、阅览的先进。尽管这些是行业小小的变化,却浓缩了国家的巨变。透过这些变化,坚定了我“为国管档、为党守史”的初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城乡规划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