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可以报警吗,有用吗?

时间:2023-10-12 来源:住建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土地纠纷可以报警,但报警往往效果有限。在处理土地纠纷时,一般的做法是先寻求调解和解决,报警常常不是首选的解决办法。

3ab536b725f54c229c2ea46018d982b4~tplv-tt-origin-asy2_5aS05p2hQOS9j-aIv-S4juW7uuiuvuS_oeaBrw==

对于农村土地纠纷,当事人可以首先寻求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如果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的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纠纷得到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改变土地的利用现状。这个原则非常重要,保护了土地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尽管可以报警,但在土地纠纷中,报警往往作为最后一种选择。报警的效果较为有限,因为警方一般会将土地纠纷定性为民事纠纷,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并将当事人转至相关政府部门或法院处理。因此,寻求政府部门的调解和法院的处理是处理土地纠纷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当发生土地纠纷时,建议首先找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处理,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尝试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起诉。报警常常不是解决土地纠纷的首选,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考虑报警。同时,依法保护土地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遵守土地利用现状的规定,确保土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2

法制内参【全国住房与建设资讯发布中心】诚聘特邀编辑,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欢迎您加入010-53386795、010-56278284、010-5623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