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管来不来,主要看你是否合规使用土地!
近期,有网友留言说在农村经营土地时经常碰到“一接手农管就来了”的情况,这反映了我国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规范性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鼓励闲置土地的流转,使土地发挥最大的价值。
实际上,是否会有农管机构介入需要根据经营是否符合规范来决定。只要经营符合规范,理应不会出现网友所说的情况。
当然,在土地使用过程中,也有些人可能并非故意违规,而是不小心踩到了“雷”。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容易踩到的“雷”。
1. 非法占用耕地种植:有些农户在承包农地的过程中并未了解清楚具体土地的类型。例如,在耕地上种植绿化草皮、基本农田种植果树或绿化苗木等都是不允许的。在当前耕地保护严格的政策下,大量草皮种植地已被责令清退,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 非法挖塘:一些农户错误地认为鱼塘养殖属于农业经营,所以随意在土地上进行挖塘。然而,在耕地上挖鱼塘养殖、挖鱼塘做钓鱼场、挖塘造湖造景等,都是不允许的。改变农地的地貌会面临严格的查处,可能被要求罚款并拆除设施。
3. 违规搭建建筑:在农业经营中,最容易违规搭建的是农场经营。例如,在农地上搭建种养大棚、农庄餐饮设施、堆放建筑废料等都具有很大的土地风险。只有农业种植和养殖才是农地的正确用途,非农业性质的使用都是不允许的。违规搭建设施可能导致罚款并要求拆除。
4. 违规自建房屋:土地流转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宅基地。有人可能在未获得土地合法使用权的情况下进行违规建房,比如在基本农田或山林地建房、在荒山建造别墅等。我国对建房有严格的土地类型限制和报建要求,必须明确了解土地的具体类型才能进行决策。
以上是易踩雷的一些常见情况。为了有效避免踩雷,需要清楚土地的类型。基本农田限制最多,只能用于粮食生产,不允许搭建任何设施。一般耕地可以用于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并允许搭建简易棚房或设施农业。山林地和园地可以种植水果、经济林、花木等经济作物,但不得破坏耕作层或改变地貌。四荒地则鼓励用于休闲农旅开发。对于自建农房,必须报建手续完备。
为了确实了解土地所属的类型,可以查询官方公布的土地利用规划或者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的国土部门进行查询。在涉及土地权属纠纷的案件中,律师和法律机构也可以提供查询服务。
总而言之,在土地使用过程中,需确保经营符合规范。只有明确土地性质并依法经营,才不会遇到农管介入的情况。此外,了解并遵守土地使用的相关规定,可以避免犯下易踩的“雷”。
住建内参【全国住房与建设舆情监测中心】招聘舆情监控员,关注廉政信息,舆情动态,依法维权,依法行政,010-56278284、010-53386795、010-56232582。